藍(lan)(lan)牙(ya)(ya)基礎(chu)(三(san)):藍(lan)(lan)牙(ya)(ya)信道、跳頻與選擇算法
liwen01 2025.06.01
前言
藍牙(ya)工作(zuo)在(zai) 2.4GHZ ISM 頻(pin)段(duan),它與 2.4G WiFi 處于相同的頻(pin)段(duan)。在(zai)經典藍牙(ya)與 BLE 藍牙(ya)之間(jian),信(xin)道數、信(xin)道帶寬、跳頻(pin)機制、信(xin)道用途(tu)上都存在(zai)很(hen)大的區(qu)別(bie)。
這(zhe)里我們將介紹藍牙的信道、跳(tiao)頻、以及信道的選擇算法。
(一)經典藍牙信道

經典藍牙信道帶寬 1Mhz,從(cong)信道 ch0~ch78,合計共(gong) 79 個(ge)信道分布(bu)在 2400 ~2483.5 MHz(ISM)頻段。
在未連接前,經典藍牙使用的是79個信道中的32個信道進行廣播和配對(Inquiry Scan/Page Scan 階段)
配對連接成功之后,則會使用全部 79 個信道,包括控制包和數據包都通過(guo)這 79 個信道交換。
(1) 經典藍牙通道類型
在經典(dian)藍(lan)牙(ya)中(zhong),信道分為 5 類(lei):
|
|
|
|
|
|---|---|---|---|
| Inquiry Scan |
|
|
|
| Page Scan |
|
|
|
| Basic Piconet |
|
|
|
| Adapted Piconet |
|
|
|
| Synchronization Scan |
|
|
|
-
Inquiry Scan & Page Scan:用于設備發現和連接前階段。 -
Basic/Adapted Piconet:連接后使用,用于正常或干擾優化通信。 -
Synchronization Scan:專為同步廣播設計,用于周期性接收廣播數據。
(2)Inquiry Scan(發現設備)
Inquiry Scan 通道的作用是用于設備被發現(被查詢(xun)) 的場(chang)景。
主要特點:
-
使用32個預定義的跳頻信道(在79個信道中選出)。 -
設備周期性地監聽 Inquiry 信號。 -
當其他設備發起 Inquiry 請求時,處于 Inquiry Scan 狀態的設備會響應。 -
通過該通道,設備能被發現,但還未建立連接。
主要適用場景:設(she)備(bei)廣播“我在(zai)這”,以供其(qi)他設(she)備(bei)查詢時使(shi)用。
(3)Page Scan(連接目標設備)
Page Scan 通道的作用是用于設備等待被連接(被尋呼)的場景。
主要特點:
-
設備處于“可連接”狀態時,周期性地監聽特定跳頻上的尋呼信號。 -
主設備在這 32 個信道中跳頻發送 Page 請求 -
主設備使用 Page Channel 向從設備發起連接。 -
從設備在這個通道上掃描尋呼請求。
主要適用的場景:從設備(bei)等待主設備(bei)發起連(lian)接。
(4)Basic Piconet Channel
Basic Piconet Channel是設備連接成功后,用于(yu)主從(cong)之間數據傳輸的(de)主要物(wu)理(li)通道。
主要特點:
-
由一個主設備控制跳頻序列。 -
所有從設備跟隨主設備的跳頻。 -
使用所有79個信道(0~78)。
主要適用場景是:連(lian)接狀態下(xia)的正常通(tong)信(xin)。
(5)Adapted Piconet Channel
Adapted Piconet 通道是 Basic Piconet 的一個變種,適用于跳頻受限環境(如 Wi-Fi 干擾)。
主要特點:
-
用于連接狀態下通信。 -
跳頻圖是根據頻道質量評估動態調整的(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, AFH)。 -
跳頻圖會剔除干擾嚴重的信道。 -
動態選擇部分信道(例如剔除干擾頻段,可能只用20~60個)
主要適用場景:存在2.4GHz 環境有干擾時的通信場景。
(6)Synchronization Scan Channel(同步掃描通道)
Synchronization Scan 通道用于支持同步從設備(如(ru)耳(er)機、音箱)保持(chi)與主設備的同步,尤其是(shi)在廣(guang)播傳輸時。
主要特點::
-
用于收聽周期性廣播(如 synchronized broadcast)。 -
從設備周期性喚醒并監聽同步廣播信號。 -
支持低功耗同步接收。
主要適用場景:單向廣(guang)播同步,如廣(guang)播音頻等。
(二)BLE 低功耗藍牙信道
BLE藍牙為了更好地適應低功耗、低成本、小數據量傳輸的(de)需(xu)求(qiu),以便能更好(hao)地適配物聯網設備,BLE藍(lan)牙在經典藍(lan)牙基(ji)礎上減(jian)少了(le)信道(dao)(dao)數、增加了(le)信道(dao)(dao)寬度(du)。
但 BLE 藍(lan)牙在抗干擾(rao)性和數據速(su)率方面有做了部(bu)分的取舍。
(1)BLE藍牙信道類型

BLE 藍牙(ya)與(yu)經典藍牙(ya)都是工作(zuo)在 2400 ~2483.5 MHz(ISM) 頻段,BLE 藍牙(ya)將 ISM 頻段分為帶寬為 2Mhz 的 ch0~ch39 共 40 個信道。
這 40 個(ge)信道編號(hao)并不(bu)是連續的。其中(zhong)37、38、39 為廣播信道,分(fen)布在(zai)不(bu)同(tong)的位置。
為何 37、38、39 三個廣播信道會分布在不同位置?
主要原因是藍牙(ya)與(yu) 2.4G WiFi處于(yu)同一個工作頻段(duan),為了盡可能(neng)地(di)避免 WiFi 對藍牙(ya)的干擾(rao),所以將三(san)個廣(guang)播信(xin)道(dao)布置到(dao)了 WiFi 信(xin)道(dao)的"縫隙"中。

上圖可以看出 BLE 的(de)37、38、39 信道(dao),實際是(shi)分(fen)布在WiFi 1、6、11 信道(dao)的(de)"縫隙"處。
WiFi 信道相關的知(zhi)識可以查看(kan)之前 WiFi 系列文章中的《》

當藍牙(ya)與 WiFi 在同一個(ge)空(kong)間工作時,從頻(pin)譜圖中可以明顯地看到藍牙(ya)的廣(guang)播信道頻(pin)譜。

隨(sui)著時(shi)間的變化,也可以看(kan)到一(yi)段時(shi)間上各信道(dao)的利用率。其(qi)中(zhong)藍(lan)牙廣播信道(dao)的使(shi)用率還是挺高。
(2)經典 VS BLE 藍牙信道
藍牙技術的發展從 BR/EDR(Basic Rate/Enhanced Data Rate) 到 BLE(Bluetooth Low Energy),其物理信道數量由 79個(在BR/EDR中)減少為 40個(在BLE中),在功耗、成本、信(xin)道重疊上有優勢,但(dan)在吞吐(tu)量、抗干擾方(fang)面又(you)有明顯不(bu)足(zu)。
BLE 藍牙信道優勢:
-
簡化射頻設計:2 MHz 寬度、40 個信道更適合低成本實現。 -
更快建立連接:3 個固定廣播信道,有利于快速掃描與連接。 -
節能優化:信道規劃簡化通信過程,有助于降低功耗。 -
減少與Wi-Fi干擾:合理分布的信道避免與 Wi-Fi 常用信道沖突。
BLE 藍牙信道劣勢:
-
抗干擾能力略弱:跳頻范圍變窄,在復雜無線環境下易受影響。 -
最大吞吐量較低:不適合大數據量或高質量音頻/視頻傳輸(不過BLE Audio在BLE 5.2中已部分改進)。 -
兼容性問題:早期BLE設備不支持BR/EDR,應用需要按場景選擇。
簡而(er)言之就是:經典藍(lan)(lan)牙(ya)使用(yong) 1Mhz 帶寬(kuan)(kuan) 79 信(xin)道,BLE 使用(yong)2Mhz 帶寬(kuan)(kuan) 40 信(xin)道。BLE 藍(lan)(lan)牙(ya)減少了(le)信(xin)道數(shu)、增加了(le)信(xin)道寬(kuan)(kuan)度,使得BLE藍(lan)(lan)牙(ya)在低功耗、低成本(ben)、小數(shu)據量傳輸中占據優勢,但在抗干擾(rao)性和數(shu)據速率(lv)方面又有(you)所犧牲。
(三)跳頻技術
為了(le)提(ti)高通信(xin)的(de)抗干(gan)擾和(he)提(ti)升頻譜的(de)利用率,藍牙使用了(le) FHSS 和(he) AFH 跳頻技(ji)術
(1)FHSS 跳頻擴頻(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)
藍牙從一開始(shi)的1.0版本就有使用跳頻技(ji)術,當時使用的是 FHSS 技(ji)術。
FHSS 是一種擴頻技術,它通過在多個(ge)頻率信(xin)道間快(kuai)速切換(跳頻)來發(fa)送(song)數(shu)據,從而提高抗干擾能力和(he)通信(xin)安全性。
FHSS 跳頻擴頻的優點
-
抗干擾能力強:跳頻特性(xing)使(shi)信號不(bu)在一個頻率上長時間停留(liu),能(neng)規避某些短時干擾。
-
提高通信安全性:頻率不斷變化,監(jian)聽者難以(yi)持續(xu)跟(gen)蹤完整的(de)數(shu)據流,提(ti)高抗監(jian)聽能力。
-
抗多徑效應:跳頻(pin)可以避(bi)免由于多徑效應導致的某一頻(pin)率(lv)點的嚴重衰減。
-
實現簡單、成本低:在早(zao)期硬件平(ping)臺上(shang)易(yi)于(yu)實(shi)現,對處理(li)器(qi)和(he)協議要求較低(di)。
FHSS 跳頻擴頻的缺點:
-
容易跳入受干擾信道:跳(tiao)頻(pin)是隨機或偽隨機的,可(ke)能跳(tiao)到(dao)被 Wi-Fi 或其他設備強干(gan)擾的頻(pin)率上,影(ying)響通信質量(liang)。
-
無適應能力:不能(neng)根據環境自動優化跳頻序(xu)列,效率低于后來的(de)自適應跳頻技術。
-
頻譜利用率不高:所有信道(dao)都(dou)參與跳頻(pin),即使(shi)某些信道(dao)質量很差,也仍可(ke)能使(shi)用(yong)。
(2)AFH 自適應跳頻(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)
雖然 FHSS 能提高抗干擾能力,但在(zai) 2.4 GHz 頻(pin)段中(zhong),有(you)很(hen)多其他設備(如 Wi-Fi、微波爐、Zigbee)也(ye)在(zai)使用相(xiang)鄰(lin)或相(xiang)同頻(pin)率,可(ke)能造(zao)成干擾。
為了解決該問題,從 藍牙 1.2 開始,引入了 AFH 技術
AFH 的核心思想是:
AFH 會檢測信道質(zhi)量(liang),自動將受干(gan)擾嚴重或質(zhi)量(liang)差的信道從跳(tiao)頻序列中排除(chu),只在“良好信道”之間(jian)跳(tiao)頻,從而(er)提升通信質(zhi)量(liang)。
AFH 自適應跳頻的優點:
-
避開干擾頻率:自動檢測和屏蔽受干擾或高誤碼率的信道,顯著提高通信穩定性和吞吐率。
-
與 Wi-Fi 等共存能力強:能主動避開 Wi-Fi 使(shi)用的(de) 2.4GHz 頻段(如信道 1、6、11),減少藍(lan)牙(ya)與 Wi-Fi 的(de)沖突。
-
動態適應能力強:能根據實時(shi)環境變化,更新跳頻序列,應對(dui)移動設(she)備和復(fu)雜無線環境。
-
提高實際傳輸效率:由于(yu)減少了(le)因(yin)信道干擾而(er)導致的重傳(chuan),提升了(le)有效數據速率(lv)。
AFH 自適應跳頻的缺點
-
實現更復雜:需要主設備監測信道質(zhi)量、動態維(wei)護信道列表,增加了(le)協議棧復雜度和資(zi)源消耗(hao)。
-
依賴主從協同跳頻:主設備做(zuo)決策并同(tong)(tong)步(bu)從設備,若同(tong)(tong)步(bu)失(shi)效,通信會中斷。
-
受限于信道總數減少:剔(ti)除“壞信道(dao)”后,可用信道(dao)減少,可能導致(zhi)頻譜利用率下降、跳頻圖變(bian)得不均勻。
FHSS 與 AFH的應用
在經典藍牙中,設備剛連接上時,使(shi)用的(de)是Basic Piconet Channel 通道進(jin)行(xing)數據交互,實際使(shi)用的(de)是 FHSS 跳頻(pin)機制在0~79信(xin)道之間跳轉。
如果開啟了AFH功能(neng),藍牙模塊(kuai)會去檢測(ce)信(xin)道(dao)的(de)質量,將質量不好的(de)信(xin)道(dao)剔除,也就是Adapted Piconet Channel 信(xin)道(dao)。它(ta)使(shi)用的(de)是BR/EDR 80個信(xin)道(dao)中的(de)部分(fen)信(xin)道(dao)進行數據交互。
在藍(lan)牙中,生成跳頻序列的算法有(you)兩(liang)種:
-
Channel Selection Algorithm #1(CSA#1) -
Channel Selection Algorithm #2(CSA#2)
下(xia)面(mian)我們介紹這兩種算法在BLE中(zhong)的(de)使用。
(四)信道選擇算法
在BLE通信中,設備通過跳頻(Frequency Hopping)在多個(ge)數(shu)據通(tong)(tong)道之間切(qie)換,以(yi)減少干擾并(bing)提高通(tong)(tong)信可靠性。
CSA#1和CSA#2定義了數據包應跳轉到哪個(ge)通道。
(1)CSA#1 (Channel Selection Algorithm #1)
CSA#1 是藍(lan)牙(ya)早期(qi)版本(如 Bluetooth 4.0 及之前)中使用的信(xin)道選擇算法。
特點:
-
基于事件計數器(Event Counter)。 -
線性跳頻:通過一個簡單的公式,在37個數據通道中進行偽隨機跳變。 -
不可自適應:無法避開存在干擾的信道。
跳頻的公式為:
channel_index = (event_counter + hop_increment) % 37
hop_increment 為配對時選定的跳頻(pin)因子(zi)(范(fan)圍是1~36,不能(neng)被37整(zheng)除)

上圖可(ke)以看出CSA#1算法跳(tiao)頻的線性變化(hua)。
CSA#1優勢:
-
實現簡單: 算法邏輯相對簡單,計算量低,適合資源受限的設備(如低端MCU)。 -
兼容性強: 是 BLE 4.0/4.1 的默認跳頻算法,幾乎所有 BLE 設備都支持。 -
跳頻快速: 跳頻速度快,延遲小,有助于低延遲通信。
CSA#1劣勢:
-
跳頻模式較為可預測,安全性較低。 -
容易受干擾,因為不能跳過信號質量差的通道。 -
在高干擾環境(如 Wi-Fi 重疊)下表現較差。
(2)CSA#2 (Channel Selection Algorithm #2)
CSA#2 算法在藍牙5.0 之后版本廣泛使用,旨在提高藍牙的抗干擾性和安全性。
特點:
-
更加隨機、抗干擾性更強。 -
支持信道映射表(Channel Map),跳過受干擾的通道。 -
基于AES-like加擾運算:提高安全性和隨機性。
算法大致流程:
-
使用一個 event_counter和access_address作為種子,經過非線性變換(例如基于 AES 的混淆函數)生成一個偽隨機數。 -
將該偽隨機數對可用通道數量取模,得到目標信道索引。 -
使用當前的 信道映射表(channel map)來找出實際要跳轉的通道。

從上圖(tu)可以看出,使用CSA#2之(zhi)后,信道(dao)跳轉是非線性(xing)的。
CSA#2優勢:
-
抗干擾能力強: 使用 AES 加密生成偽隨機跳頻(pin)序列,難以預測,抗干擾(rao)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。
-
頻譜使用均勻: 所有可用頻道使(shi)用更均勻,避免某(mou)些(xie)頻道過度使(shi)用,提(ti)高系統穩定(ding)性。
-
安全性更高: 序列(lie)與(yu)連接(jie)參數(shu)相關,外(wai)部(bu)無法預測,有助于防(fang)止(zhi)干擾和嗅探攻擊(ji)。
-
支持動態黑名單: 可(ke)以(yi)動態地排除(chu)受干擾的頻道(結(jie)合(he)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, AFH)。
CSA#2缺點:
-
實現復雜: 依賴加密算法(如 AES-128),計算復雜度高,對硬件資源有更高要求。 -
兼容性要求更高: 舊設備(BLE 4.0/4.1)可能不支持 CSA#2,需協商降級使用 CSA#1。 -
稍微增加功耗: 計算量增大可能略微提升能耗,尤其是在資源緊張的低功耗設備中。
CSA#1 VS CSA#2
|
|
|
|
|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(3)信道質量判斷
所有(you)的(de)無線設備,包括藍牙和 WiFi,都無法在發送數據(ju)的(de)同時檢測當(dang)前信道是否繁忙(mang),而是通過(guo)過(guo)往(wang)數據(ju)的(de)收發情況(kuang)進(jin)行分析判斷。
信道質量的衡量指標
藍牙控制器通過以下方式判斷某個信道是否“質量差”:
(1)包錯誤率(PER, Packet Error Rate)
-
某個信道上發送的包中,有多少是被接收方認為損壞的(如CRC校驗失敗)。 -
通常以“百分比”表示,比如 PER > 10% 可認為質量較差。
(2)重傳次數(Retransmissions)
-
如果某個信道頻繁需要重傳,說明它信號質量差。
(3)接收信號強度(RSSI)
-
藍牙設備能檢測接收到的信號強度;RSSI太低表示信道質量差。 -
但RSSI不總是直接用來決定跳頻行為,更多用于優化連接。
(4)信道利用率或干擾檢測
-
某些藍牙控制器具備檢測頻道是否被Wi-Fi等占用的能力(頻譜掃描或能量檢測)。
藍牙控制器維護一個信道分類表(Channel Classification Map),將信道分為:
-
Good(好):當前通信表現穩定; -
Bad(差):通信包錯誤率高、干擾嚴重; -
Unknown(未知):未被使用或未測量;
藍牙(ya)主設備(bei)定期上報這個(ge)分類表(biao)給從設備(bei),確保主從設備(bei)使用同一跳頻序(xu)列。
(五)藍牙信道未來發展
從藍(lan)牙(ya)聯盟官(guan)方網站上(shang)看,藍(lan)牙(ya)是(shi)有在規劃 5 GHz 和 6 GHz 頻段(duan)的使用,但是(shi)沒(mei)有給出(chu)明確的推出(chu)時間。
規劃5 GHz 和 6 GHz的目的是:更高的數據吞吐量、更低的延遲、更高的定位精度以及更好的共存性。
藍牙(ya)規范的(de)(de)推出,再到用戶能用的(de)(de)實(shi)際產品,中(zhong)間會(hui)有個代差。可以確(que)定的(de)(de)是,短時(shi)間內應該大家是還看不到 5 GHz 和 6 GHz 藍牙(ya)的(de)(de)應用。
結尾
本章主要介紹(shao)了經(jing)典藍(lan)(lan)牙和BLE藍(lan)(lan)牙的(de)物理(li)信道(dao),以及它們(men)的(de)調頻技術、信道(dao)選擇算法。下(xia)一章將介紹(shao)藍(lan)(lan)牙的(de)連接(jie)過程。
